苗家人為什么愛吃酸
有史學家指出,苗族的歷史有多久,酸湯的歷史就有多久。
有史學家指出,苗族的歷史有多久,酸湯的歷史就有多久。
一般都將蚩尤與黃帝的涿鹿大戰作為苗族優先次大遷徙的標志,但他認為早在這次大戰前,苗族已經形成民族統一體,而且已經開始食酸。
要產生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水鄉澤國、氣候濕熱。而涿鹿大戰所在的今河北北部地區干燥嚴寒,是不可能制作酸湯的。這只能說明,在此之前,當苗族人還居住在黃河下游和入海口一帶時,已經學會了做酸湯。而且除了黔東南,除了貴州,幾乎所有苗族人居住的地方都嗜酸,足以說明優先次大遷徙前,苗族人已經學會了做酸食。
苗族應該是全世界會食酸的民族。
圍繞著酸,苗族人形成了一系列的酸食文化。酸菜:收青菜吃不完,就把它洗了,晾干,放在壇子里,變酸;腌魚:如前所述,吃不完的魚,就在魚肚里加點糯米,放在壇子里腌上,發酸;酸肉:直接把肉放在壇子里發酵;腌湯:初次也是用吃剩的肉發酵而成……
苗族人的歷史文化都可以投射到日常生活里,而酸湯,是理解苗族歷史文化的一把重要鑰匙。在黔東南地區,苗族、侗族以及水族、布依族等民族都嗜酸,但覺得苗族和酸的關系緊密。按照學者的解釋,是中原的離亂迫使一批批苗族人從世代居住的魚米之鄉遷到崎嶇貧瘠,尤其缺乏鹽產的黔東南。怎么解決鹽的問題?于是發明了酸——酸湯、酸菜等各種酸食。人體對鈉離子的需求幾乎只能從鹽中滿足,酸食雖然不能直接補充鈉離子,但可以幫助減緩鈉離子的流失,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酸湯存在多種不同的味型。除了常見的用糯米湯發酵制成的傳統白酸外,明清時代西紅柿傳入,用西紅柿(毛辣角)做的紅酸湯味道更香濃,也廣受歡迎。貴州有嗜辣的傳統,在雷公山一帶流行把腌制的糟辣椒與酸湯混合食用,通稱糟辣酸。
這種酸辣也是極為講究的,除了正宗的酸湯,辣椒也得用上兩種。一直長辣椒,并不是特別辣,但是味道香醇;另一種尖辣椒,是以辣昭示天下。以上三者的結合,正好很好整合了“香”“辣”“酸”這三種很好搭配的微型。

小駱哥魚粉加盟總部在哪

五谷雜糧魚粉加盟店加盟費

邊家魚粉加盟費多少
